关于第九届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候选人的公示

关于第九届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候选人的公示

发布于 2025-08-20

****点击查看科协《关于开展第九届**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提****点击查看科协组〔2025〕51号)精神,经各县(市、区)科协,****点击查看协会、****点击查看科协组织及科研院所和有关单位民主推荐申报,市科协组织评审,拟推荐李俊、刘小龙、梁培栋、刘永红、黄萍等5位同志为第九届**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候选人。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按姓氏笔画排序):

1.刘小龙,男,1988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点击查看公司材料研究专家,福****点击查看实验室主任。长期在一线开展健康、环保、节能、家用储能、家用机器人亲肤材料等智能家居厨卫新产品所需的新技术研发。主持承担福****点击查看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等8项政府备案科技项目,其中2项入选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并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5项研究任务。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开展《新一代光响应3D曲面金属质感裙边智能马桶》、《疏水易清洁淋浴房玻璃》、《金属基材激光防伪防窜淋浴器》等30余项科技项目的研发。获授权专利59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26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制定国际标准1****点击查看卫浴行业全球第一项国际标准)、团体标准2项、企业标准1项。项目核心发明专利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负责的项目成功在1200余款新产品中实现转化,八年多累计为企业新增销售额超19.5亿元。先后获评**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市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工匠”、“**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荣获****点击查看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2.刘永红,男,1972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点击查看大学工业设****点击查看研究院首席专家,**数字化纺织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副理事长,首届安踏科技奖获得者。拥有30余年设计智造与产业创新经验,累计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智能交互产品的创意服务设计技术与平台》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项目总投资15005.35万元,财政经费3810.35万元。主持产学研**项目近40项,合同金额超2000万元。2022-2024年,连续三年认定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为百威啤酒攻克灌装线倒瓶实时监测难题,自主研发状态监测专家系统,通过毫秒级故障响应将人工漏检率趋近于零,保障连续安全生产;为泉工机械突破砌块表面多维度缺陷检测瓶颈,创新开发多传感器融合检测系统,实现2D/3D缺陷同步精准识别,检测效率提升超90%。近几年面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核心需求,在**市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超15场公益培训活动,覆盖机械装备、纺织鞋服、食品饮料等地方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员超1000人次。

3.李俊,男,1979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点击查看研究所副所长。自2014年引进**以来,围绕基于图像强化识别的适应性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牵头建成并获批了“**省机器人****点击查看研究中心”,带领团队重点开展图像实时分析识别技术及控制系统适应性规划决策技术研究,突破了图像实时强化、缺失特征识别及控制系统柔性决策等行业关键技术并应用于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头部企业,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主持及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专项、横向**等80余项重点产学研课题,在领域top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SCI /EI创新论文107篇,授权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及软件著作权27项,推进**省相关制造数字化产业创新发展。作为CCF杰出会员担任CCF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点击查看基地特聘专家、国际学术会议IEEEICRAE程序委员会主席。近年来,李俊为**省内3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了博士、硕士人才80余人,就职于安踏、盼盼、**时代、华为、诚迈科技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提升了相关企业技术竞争力。2025年获得首届安踏科技奖。

4.梁培栋,男,1984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泉****点击查看研究院副院长。牵头了工信部自然灾害应急机器人重大工程化攻关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专项课题、省重大专项、省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福厦泉协同创新专项和多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带领100余人全栈式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攻关团队,攻克了复**变场景下的机器人高精度手眼在线矫正和3D视觉快速引导定位技术、大跨度及光照时变等干扰环境下的多模态物体识别技术和极限作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等多项技术难题。参与了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国家标准的制定(排名第4),填补了我国在机器人新职业人才职称评定方面缺乏评价体系的空白。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40件。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效益显著,已服务100余家企业,企业累计产业技术转化经费超过1亿元,带动上下游新增产值逾3亿元。相关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点击查看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首届安踏科技奖(全市共10人)、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排名第1)、韩国国际发明展金奖(排名第1)以及**省机械工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2)等。被评选认定为工信部先进制造业工程技术人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高层次人才B类人才、**省雏鹰计划人才支持对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恰佩克年度杰出青年奖等。核心成果主导****点击查看设计中心、**省工业机****点击查看研究中心和智能****点击查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获批。

5.黄萍,女,1986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点击查看大学****点击查看学院****点击查看学院副院长、**省应急与安全学会副会长。入选**省高层次人才(C类)、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在消防领域成果丰硕,近年来主持课题962.67万元,含国家级项目(军工)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项目3项;授权专利10余项,单项发明专利转化35万元;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52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论文32篇;获****点击查看行业协会科技奖励11项。作为消防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推动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次揭示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与天然气泄漏的链式反应规律。以第一/通讯作者JCRQ1区期刊发表14篇SCI论文,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在技术转化层面,主持国家电网课题,创新生成对抗网络火灾图像增强算法与深度学习火焰定位模型。实现发明专利许可转化,推动消防监测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升级。科研攻坚方面,主持的“海上风电场军事影响补盲系统火灾智能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军工项目)突破复杂电磁环境下监测抗干扰难题;“智能火灾探测与实时灾情预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项目,形成可复制的智能火灾监测预警技术范式。技术转化能力显著,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地方实践,主持**高新区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20余项成果,直接指导地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风险防控体系构建。技术应用层面,主导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电缆隧道智能火灾探测与实时预警关键技术研究落地后成效显著,形成示范应用;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商务楼宇安全管理规范》,成为**商务楼宇消防管理的重要依据。科普推广方面,****点击查看科协****点击查看委员会专家,****点击查看科协科普工作。近3年开展省级科普讲座20余场,****点击查看科协“百名院士专家,百场科普报告”专家库,创作的科普作品获**优秀消防科普宣传教育作品评选一等奖。

公示时间为2025年8月20日至8月26日,在此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写明联系方式并提供身份证明复印件。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595-****点击查看7597

传真:0595-****点击查看7747

邮箱:****点击查看@163.com

来访来电时间:正常工作时间。

地址:**市****点击查看**中心交通科研楼C栋365办公室

****点击查看协会

2025年8月20日